9月16日,由包頭稀土高新區主辦的“匯聚高新力量 引領稀土未來”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啟動大會暨工作推進會召開。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園區處處長朱星華,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郝喜紅,包頭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金永麗在啟動儀式上致辭;包頭稀土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勇,包頭稀土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徐行出席會議。
會上,包頭稀土高新區攜手中關村科技園、深圳高新區、贛州高新區、寧波高新區、綿陽高新區、昆明高新區6家國家高新區,共同成立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標志著我國稀土產業從“單兵突進”向“集群突破”邁出關鍵一步。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以場景創新促進稀土產業協同創新》主題演講,以及《現場工作推進會》和《深交所服務網絡企業上市(稀土)包頭專場活動》。
工業和信息化部、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包頭市、相關成員單位負責人共同啟動“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調創新網絡”。
該協同創新網絡旨在充分發揮國家高新區優勢力量和集聚引領作用,加快推動產業跨區域協同創新,打破稀土產業發展“區域壁壘”“行業壁壘”“主體壁壘”,加強稀土產業創新資源的整合與銜接,共同打造具有世界競爭力的稀土產業集群,促進稀土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為維護國家戰略資源安全、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
朱星華指出,國家高新區在稀土領域創新能力突出、集群效應顯著,是稀土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各成員單位要從平臺建設、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生態建設四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強化各高新區之間的跨區域協同與錯位發展,共建規模化、集約化的稀土產業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機構,加強政策引導,促進資源匯聚,支持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成員單位的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緊密合作,全力塑造我國稀土產業國際競爭新優勢,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更大貢獻。
郝喜紅表示,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的啟動,是稀土產業創新力量的一次大集結。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將從政策引導、資源統籌與力量組織、創新服務等方面全力推動協同創新網絡在內蒙古落地見效,支持區內龍頭企業開放和創新應用場景,與網絡內高校院所、兄弟高新區企業共建創新平臺、共享科技資源、共建良性生態、共促產業繁榮。
金永麗指出,創建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是應對全球稀土產業競爭、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和產業安全的關鍵舉措,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高效協同、支撐保障制造強國建設的必要途徑,是加快“兩個稀土基地”建設、推動戰略資源產業良好發展的重要手段。要以該網絡為平臺,加快實現科研設備共享,組建聯合攻關團隊,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促進資源匯聚整合,實現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信息鏈的互聯互通以及產業生態圈的深度融合,形成全國統籌的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稀土產業從“規模領先”邁向“技術領先、質量領先、品牌領先”。
會議現場,徐行發布了國家高新區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包頭稀土高新區倡議書”,以聚力資源共享和平臺共建、技術協同和產業鏈攻關、區域聯動和差異化布局、生態構建和數智化升級、政策保障和金融賦能5大方面為行動指南,號召各成員單位深化戰略協同、強化創新聯動,共同打造全球稀土創新引領極和產業發展新典范,為實現從“稀土大國”到“稀土強國”的歷史性跨越貢獻“高新”力量。
“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的成立,對稀土企業而言是重大利好。作為稀土應用企業,過去我們僅聚焦永磁電機的科技創新;如今可實現從源頭材料到終端應用的全鏈條創新,大幅拓展了創新規模與效益。與此同時,該網絡成員單位實力雄厚,尤其是深圳高新區、北京中關村等,在人形機器人、先進醫療等領域極具代表性,而這些領域正是永磁電機的重要應用場景。依托協同創新網絡,我們有望與更多先進地區強強聯合,精準對接先進產品與高端應用場景,確保產品緊跟前沿科技需求,推動企業產品升級、創新能力提升及創新平臺建設邁上新臺階。”包頭長安永磁電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蘇錦智表示。
北京長城戰略咨詢總經理陳文豐坦言,通過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將進一步提升稀土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與主導權。與此同時,活動現場發布的“包頭稀土高新區倡議書”也為成員單位和企業繪就了共同的發展藍圖,這將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加速創新資源整合與技術突破,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高效協同,為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稀土產業創新業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國家部委、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政府和市直部門、包頭稀土高新區有關領導,國家稀土產業協同創新網絡成員單位,東北高新區聯盟,稀土協會、商會,高校、科研院所,金融咨詢機構以及稀土企業代表等參加會議。
(圖片來源:包頭稀土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