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小鵬
近日舉行的濟南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濟南高新區專場新聞發布會透露,作為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主陣地、主力軍”和濟南市工業第一大區,濟南高新區202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300億元,在規模體量居濟南市首位基礎上持續實現高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濟南市比重達27.5%,工業經濟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以濟南市1/7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貢獻了該市超1/4的工業產值,濟南高新區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
發展成色打幾分?
濟南工業穩不穩,要看濟南高新區工業穩不穩;濟南工業強不強,要看濟南高新區工業強不強。濟南高新區是濟南市工業版圖的戰略要地,肩負引領產業創新、驅動區域發展的核心使命。
規模體量跨越突破。“工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濟南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量超800億元,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5%、超過濟南市平均水平2倍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營收和利潤總量實現濟南市“雙第一”。
今年上半年,該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5%,分別領先全國、山東省17.1、15.8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分別領先全國、山東省16.8、14.8個百分點。
發展后勁持續增強。2023年以來,濟南高新區滾動實施工業項目500余個,弗迪電池、匯川技術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近400億元,30余個項目入選省級技術改造重點導向目錄。當前,該高新區正全力推動齊魯制藥超大規模制劑等200余個在建項目早投產、快見效,全力加快100余個擬建項目早開工、快建設,進一步推動工業經濟總量做大、質量提升。
發展秘訣是什么?
經濟大區的“成績單”是一份多維度的“體檢報告”,堪稱發展模式的風向標。當耀眼的發展數據“刷屏”時,人們在點贊之余,更想“扒一扒”背后的故事:濟南高新區是怎么干出來的?
發布會現場透露了濟南高新區大抓工業的3個“秘訣”。
第一個抓手:項目。以項目為總抓手,開展制造業項目謀劃,擴大有效投資。今年年初,濟南高新區印發《2025年度建設發展計劃》,該計劃囊括204個新建續建項目、58個籌備項目,圍繞項目籌備謀劃、土地資源要素供給、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單位協調配合四方面,所有項目建有甘特圖,按圖作戰。
著眼未來,濟南高新區謀劃重點瞄準世界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建立項目儲備庫和資源要素池,實現從“項目等要素”到“要素等項目”的轉變。深化“部門+園區”服務機制,抓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力推動近百個已簽約項目盡快落地。
第二個抓手:企業。以企業為總依托,梯次培育一流企業隊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體化推進中小企業“選種、育苗、培優”全生命周期培育,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與“初創企業—瞪羚—獨角獸”等多路徑優質企業培育體系。
濟南高新區堅持服務和管理并重、發展和幫扶并舉,預計年底前創新型中小企業突破1700家,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突破2200家,“小巨人”企業突破7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保持在400家以上,以優質企業隊伍夯實工業經濟發展基礎。
第三個抓手:要素保障。在土地保障方面,實施精準供地,保障重點項目及時落地;在資金支持方面,充分利用政府引導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引項目、擴投資,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緩解企業融資難題;在人才保障方面,推進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核心區建設,研判產業變革方向和技術突破趨勢,明確引才育才的優先級和主攻方向,繪制關鍵領域“人才地圖”,全方位拓寬引育路徑,持續壯大各支人才隊伍,為工業強市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發展后勁在哪里?
新型工業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對于濟南高新區這樣的經濟大區而言,必須堅持“量”“質”并舉——既要實現發展規模的合理增長,更要推動發展質量的有效提升。
當前,濟南高新區的工業經濟已形成相當大的體量,邁入從“大”到“強”、從“量”到“質”的關鍵躍升期。接下來,該高新區將如何以創新路徑持續提升產業硬實力、塑造競爭新優勢,成為關乎未來能否行穩致遠的戰略命題。對此,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楊福濤闡述了3個要點。
一是建強產業鏈群,推動能級躍升。堅持創新引領,攻堅關鍵核心技術,布局一批制造業中試平臺、概念驗證中心,壯大“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競爭力,鞏固主導產業優勢,同時不斷開拓未來產業新賽道,提升集群發展效能。
二是堅持項目為王,培養增長潛力。以“項目提升年”為抓手,深化產業鏈招商,加快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推動各類工業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效。
三是加強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完善“1+N+X”產業政策體系,主動開放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應用場景,營造一流工業發展環境。
展望未來,濟南高新區將以此為主軸,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和成果轉化功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與人才鏈深度融合。通過營造更具吸引力的創新生態,濟南高新區持續賦能企業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在更多關鍵領域實現突破,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而持久的動力,為強省會戰略貢獻高新擔當。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