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業牽動大民生,小區物業管理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曾幾何時,地處昆山老城區中心的里厙社區,呈現出“三多三老三少”的治理困境:本地居民多、老年人口多、兒童群體多,房屋設施老、規劃布局老、基礎設施老,活動空間少、公共服務少、配套資源少。為破解老舊社區治理難題,昆山高新區里厙社區自2021年起以“紅管先鋒”項目為抓手,探索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新路徑,通過“黨建+物業+居民”協同共治,推動老舊社區從“管理粗放”向“治理精細”轉型升級,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建強紅色組織
筑牢治理“主心骨”
“治理好不好,組織是關鍵。只有把黨組織建在小區里、把黨員沉到樓棟中,才能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里厙社區黨委書記薛雯道出了“紅色物業”的治理密碼。
圍繞“紅管先鋒”項目,里厙社區將黨組織觸角延伸至物業治理最前沿,6個小區實現“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設在樓棟”,組建“紅管先鋒”行動支部,吸納社區“兩委”成員、黨員業主、居民骨干加入物管會,確保各小區物管會黨員比例超半數。在此基礎上,構建“社區黨組織+物業企業+物管會+居民志愿者”四方聯動機制,讓黨建與物業深度融合,形成“小事當場辦、急事協同辦”的快速響應模式。
機制創新則讓治理效能加速釋放。里厙社區設立“紅管議事聯系日”,建立每月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物業代表、黨員樓棟長、居民代表圍坐一堂,圍繞停車管理、環境整治、設施維護等民生痛點共商解決方案。同時,以“共享”理念整合資源,凝聚物管會、小區黨支部、物業及居民多方力量,組建“紅色管家團”志愿服務隊,推行“金鑰匙管家服務”,通過“共享厙”“議事廳”等載體,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紅色管家議事會等活動,引導更多“紅色力量”參與物業管理和為民服務。
“許師傅,真是太感謝你了!”在里厙社區,俞家榮的兒子緊緊握著物業保安許澄堅的手。不久前,獨居老人俞家榮外出摔倒,正是許澄堅第一時間上前攙扶、聯系社區家庭醫生,確保老人身體狀況良好。同時社區通過多方打聽,成功聯系到老人在日本定居的兒子。兒子緊急購票趕回昆山,事后專程到社區向許澄堅及社區工作人員表達感謝。這暖心一幕,正是組織與機制協同發力的生動體現。
主動破題解民憂
爭當治理“攻堅隊”
“以前下班回小區,得繞著小區轉兩三圈找車位,有時候實在沒地方停,只能停在小區外面的停車位上。”說起過去的停車難,居民周先生打開了話匣子。這不僅是周先生的煩惱,更是里厙社區老舊小區的“通病”,規劃滯后、車位不足,固定車位被長期占用,鄰里間因停車起爭執是常有的事。
破解民生痛點,“紅色物業”主動亮劍。里厙社區黨組織以“紅色物業”生態圈建設為抓手,第一時間牽頭扛起責任,聯動物業企業、城管(住建)等多方力量,從硬件改造、規則優化、資源共建三方面協同發力。同時,依托“紅管議事”機制,由物管會、黨員樓棟長組織居民協商議事,圍繞“哪些閑置區域適合改車位”“固定車位改先到先停如何平衡利益”等問題充分討論,把決策權交給居民。如今,在“紅色物業”機制的引領下,社區盤活了閑置場地,新增114個停車位、電動車充電樁146個,讓“先到先停”的停車規則落地見效。“現在下班回來基本都有車位,比以前好多了。”周先生的語氣里滿是滿意。
“紅色物業”的暖心服務還解決了居民的“取件愁”。此前,里厙二村南北區、麒麟新村等小區長期存在的居民快遞丟失、取件不便等問題,社區黨組織主動靠前服務,依托“紅管議事會”平臺,牽頭組織物業、黨員代表及居民代表開展現場協商,從收集200余條居民意見,到敲定快遞柜安裝位置、明確運營維護責任,物業全程跟進落實。如今,3處智能快遞柜穩穩“站”在小區里,日均服務超300人次,居民取件既安心又便捷。
“將黨組織嵌入物業決策、服務、監督全流程,通過‘支部建在小區、黨員融入網格、物業聯動治理’,確保治理方向與群眾需求同頻共振。”薛雯說道。
服務延伸暖民心
繪就和諧“新圖景”
“現在污水管道換了新的,再也不用擔心污水倒灌了,心里別提多敞亮了!”里厙社區居民趙師傅語氣里滿是欣慰。針對社區老小區鑄鐵管老化、堵塞頻發的問題,“紅色管家”主動牽頭,目前已累計完成公共污水管道更換80余處,有效緩解了漏水問題對居民生活的困擾。
為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里厙社區創新構建“紅管+便民”服務體系,通過市場化機制引進專業物業企業,構建“3+X”量化考核體系,將響應速度、解決實效、居民評價等納入指標,有效提升了社區服務的精準度和響應效率,贏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可與信任,為社區服務的可持續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為了讓服務響應更及時、更貼心,“紅色物業”依托“紅管先鋒”機制與“益點愛”鄰里服務驛站,推行“7×24小時響應+限時辦結”制度,將便民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無論是管道疏通、家電維修等日常需求,還是垃圾清運等公共服務訴求,居民只需一個電話或線上報修,工作人員就能快速上門處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累計解決各類民生訴求300余件,群眾投訴量同比下降近四成。
當前,里厙社區已完成5個老舊小區的升級改造,通過優化綠化布局、增設休閑設施、打造文化墻等舉措,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現在,走在里厙社區,平整的柏油路干凈整潔,錯落的綠植生機盎然,致塘河旁的休閑長廊上,老人們坐著聊天、孩子們追逐嬉戲,一幅宜居宜樂的社區畫卷正生動鋪展。“以前小區有事,居民找社區,社區找物業,環節多、效率低。現在物業主動站出來,帶著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干,問題解決得又快又好。”居民老吳說。
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不僅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更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從組織筑基到機制賦能,從破解民生難題到延伸暖心服務,里厙社區通過構建“紅色物業”生態圈,正實現從“管理”到“治理”再到“共建”的轉型升級,讓群眾不僅“住得穩”,更“住得好”,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的“里厙樣本”。
(圖片來源:昆山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