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數字報
小程序
公眾號
估值200億卻連虧,芯邁半導體IPO狂歡下的冷思考
2025-09-16 11:05:54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浪潮中,芯邁半導體技術(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邁半導體”)的IPO之旅頗具代表性。這家成立于2019年的功率半導體企業,在短短三年內估值飆升至200億元,吸引了寧德時代、小米集團、紅杉中國、國家大基金二期等頂級資本加持。然而,在其光鮮的資本故事背后,估值泡沫、股權分散、關聯交易不透明、審計獨立性等疑點逐漸浮出水面,引發市場對其IPO前景的擔憂。

并購驅動下的高估值是否合理?

國內領先的半導體設備企業屹唐股份2020年9月C輪投后約200億元,2021年8月科創板IPO約249億元,增幅僅 25%;另一家功率半導體企業華潤微2020年上市后市值雖然曾短期沖高,但三年間估值增幅基本持平。相比之下,芯邁半導體的估值增長軌跡堪稱“神話”。2020年9月,芯邁半導體首次對外融資時,彼時公司投前估值已經高達50億元。2022年5月,芯邁半導體引入國家基金二期、芯成微、芯宇微等股東,投前估值達108億元。同年8月,芯邁半導體完成B輪融資,投前估值達到200億元。不過,B輪融資至今,其估值數據也停留在三年前的200億元。這種指數級增長背后的核心邏輯是并購驅動。

2020年,芯邁半導體以3.55億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Silicon Mitus(SMI),一舉獲得了其在全球手機PMIC(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的領先地位。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芯邁半導體在全球PMIC市場的排名如下:按2024年的收入計算,公司的排名如下:在全球消費電子PMIC市場排名第11位;在全球智能手機PMIC市場排名第3位;在全球顯示PMIC市場排名第5位;在全球OLED顯示PMIC市場排名第2位。

然而,這種通過并購快速獲取市場份額的模式,并未轉化為持續的盈利能力。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芯邁半導體營收分別為16.88億元、16.40億元和15.74億元,呈現逐年下滑趨勢;同期凈虧損分別為1.72億元、5.06億元和6.9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3.75億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計虧損高達28.2億元。

這種“高估值與持續虧損”的背離,引發市場對其估值合理性的質疑。半導體行業分析師張偉表示:“并購雖然能夠快速獲得技術和客戶,但整合成本高昂,且需要時間消化。芯邁半導體的估值已經提前透支了未來多年的成長預期,而業績持續下滑表明其整合效果尚未顯現。”

更令人擔憂的是,公司核心業務面臨結構性挑戰。電源管理IC產品收入占比超過90%,但該業務毛利率從2022年的38.1%降至2024年的32.9%,主要由于海外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消費電子需求疲軟。雖然功率器件業務收入快速增長(2024年同比增長285%),但該業務仍處于負毛利率狀態,尚未形成新的增長引擎。

股權結構分散:控制權與經營權分離

芯邁半導體的股權結構呈現出高度分散的特征。招股書顯示,在公司港股IPO前,董事長任遠程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控制多家雇員激勵平臺合計持股僅13.29%,為單一最大股東集團。值得注意的是,創始人陳偉通過瓦森納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有芯邁半導體11.08%的股份,是第二大股東。市場普遍認為陳偉在公司實際運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這種控制關系并未在股權結構中得到充分體現。外部董事占據董事會5/7席位,內部管理層在董事會中話語權較弱。

中國證監會高級經濟師方重指出:“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時,主要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任一股東無法憑借其所持股份單獨對公司股東大會決議、董事會決議和重大經營決策產生決定性影響,進而導致實際控制人難以認定。”

有分析認為, 這種股權分散格局源于多輪融資的稀釋效應。2020年至2022年間,公司通過多輪融資引入超過30家投資機構,包括小米基金(持股1.89%)、寧德時代(持股1.89%)、海邦投資(持股10.13%)、高瓴創投(持股8.51%)、國家大基金二期(持股4.64%)等知名機構。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股權分散是股權代持的“溫床”,它提供了動機和隱藏條件。對于市場而言,股權分散的公司,其真實控制權歸屬和股東關聯關系,需要給予格外的關注。

此外,公司董事會成員薪酬差異巨大也引發關注。2024年,副董事長Huh(原SMI創始人)年度總薪酬超過1600萬元,而董事長任遠程的薪酬為362.7萬元。這種薪酬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涉及利益輸送,需要公司進一步說明。

關聯交易信息披露需進一步澄清

芯邁半導體的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存在多處模糊地帶,引發監管關注。招股書中提及公司與某主要客戶“合作超過10年”,但芯邁半導體成立于2019年,這一表述顯然存在誤導嫌疑。經核實,該合作實際是指其子公司SMI(成立于2007年)與客戶的歷史關系,而非芯邁本體。

這位“客戶A”被描述為“跨國大型家電及消費電子企業”,2022年至2024年貢獻收入占比分別為66.7%、65.7%和61.4%。業內普遍推測其為三星電子。然而,來自該客戶的銷售額從2022年的11.26億元減少至2024年的9.66億元,降幅達14.21%,超過公司整體收入降幅。

此外,公司投資富芯半導體(持股16.76%)并成為其重要客戶。芯邁半導體于2023年開始向富芯半導體采購晶圓和測試,后者于2024年成為公司第四大供應商。但未充分說明交易公允性。

信達律師事務所曾提到,港交所主板上市規則要求所有關聯交易必須在公告、通函及年報中披露并由股東大會批準,港交所也常通過作出董事不適合性聲明等紀律處分,來應對上市公司關聯方通過關聯交易損害公司利益的情況,這體現了港交所對關聯交易披露的重視。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供應商集中度風險。2022年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占比分別為86.8%、74.1%和63.7%,其中2024年新增供應商SK海力士系統集成電路(無錫)有限公司(第三大供應商)與公司執行董事Huh關系密切(Huh曾擔任SK海力士執行副總裁)。這種關聯需要公司說明是否涉及利益輸送。

前PwC合伙人任CFO,或存“旋轉門”

芯邁半導體審計獨立性問題尤為引人關注。公司現任財務總監李曉蕾于2005年8月至2024年8月在普華永道(PwC)任職,離職前為合伙人。2024年9月,她加入芯邁半導體擔任行政總裁助理,2025年6月起任財務總監。

值得注意的是,芯邁港股IPO的申報會計師為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wC在香港的法定名稱)。這意味著,公司CFO與審計機構存在前任職員關系,且冷卻期不足一年。

根據財政部2024年12月發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性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審計和審閱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從整個網絡層面考慮獨立性。雖然李曉蕾已從PwC離職,但這種“旋轉門”現象仍然可能影響審計獨立性。

據港通咨詢顧問指出,香港的《審計條例》規定了審計師的職責以及審計程序的標準,強調審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必須持有獨立性和客觀性,該條例進一步確保了審計的公信力,保護了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除了審計獨立性問題,公司財務數據的一致性也值得關注。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從14.6%攀升至25.8%,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這種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與收入下滑形成鮮明對比,需要公司說明研發投入的具體方向和效益。

資本狂歡下的產業理性

芯邁半導體的IPO案例,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并購快速獲取技術、客戶和市場地位,借助資本力量實現估值飆升,這種發展模式在短期內看似高效,但長期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從估值角度看,芯邁半導體200億元的估值已經遠超其當前盈利能力。相比同行,南芯科技市值約150億元,2024年凈利潤超3億元;矽力杰市值約330億元,年營收超數十億元。芯邁半導體“高估值、高虧損”的組合難以用傳統估值模型解釋,更多是基于未來成長性的預期。

從公司治理角度看,股權分散、控制權弱化的問題可能影響公司長期戰略穩定性。半導體行業需要長期持續投入,穩定的治理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芯邁半導體需要進一步明確控制權安排,增強治理透明度。

從業務前景看,公司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傳統電源管理IC業務面臨競爭加劇和需求疲軟壓力;另一方面,新興功率器件業務尚未形成規模優勢。雖然公司計劃拓展汽車電子、AI服務器等新興領域,但這些市場同樣競爭激烈,需要時間培育。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指出:“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本質是對未知路徑的探索。因創新需要時間,具有周期性,因此,資本需要具有耐心,對產業穿越發展周期進行長期支持。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壯大這部分耐心資本。”

芯邁半導體IPO之旅將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借鑒。這既是對公司自身質量的考驗,也是對市場理性的檢驗。在資本狂歡與產業理性的平衡中,如何回應監管問詢、披露關鍵信息、證明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將決定其能否成功登陸港股市場。

編輯:孫慶陽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