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前沿科技深度融合?9月12日至13日,寧夏科技館舉辦“科學之夜”主題活動,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踐行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創(chuàng)新實踐。
活動以“人機共舞”活力開場,機器狗、機器人與輔導員默契配合,靈動的舞姿展現(xiàn)了我國機器人工程學前沿科技成果。“當機械臂跟隨節(jié)奏精準擺動,當智能設備與人文活力碰撞,我們直觀感受到了國家科技發(fā)展的實力,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是一場‘科技+文化+民族團結’的盛宴。”銀川市民馬源情不自禁地說。
“籽籽同心”板塊共設置歡跳民族舞、共搭民族塔、暢游民族寨、漫步民族盤四項挑戰(zhàn):親子家庭攜手跳竹竿舞,在節(jié)奏把控中體會民族文化交融;傳遞印有民族節(jié)日的圓盤,借科技制作的精美道具傳承文化記憶;在民族分布地圖上完成闖關,深化“中華民族大家庭”認知;協(xié)作搭建貼有民族元素的積木塔,象征各民族攜手共建。市民在團結協(xié)作中深刻體會“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的深刻內涵,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文化認同感。
“科學知多少”板塊雙線并行,打造沉浸式科學探索體驗。20時30分,報告廳上演多場精彩表演,不僅有《神奇的靜電》等科學秀,更有《古彩戲法》《川劇變臉》《高車踢碗》等傳統(tǒng)藝術表演,讓青少年在開學第一課中感受“科技護非遺、文化促團結”。同時,活動開啟兩條科學偵探任務,路線一“星空探秘者”引導參與者學習天文航天知識,厚植國家科技自信;路線二“生命解密者”聚焦生命健康,展現(xiàn)黨推動民生改善與科技發(fā)展的核心作用。
“傳統(tǒng)文化展示”板塊匯聚面塑、沙畫、扎染、繩結編織等傳統(tǒng)工藝,公眾可動手實踐,探尋傳統(tǒng)技藝中的科學智慧,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新增的“特效電影觀影”板塊以沉浸式視聽效果展現(xiàn)科學奇觀,讓觀眾在光影中體驗國家發(fā)展強大,激發(fā)“同心跟黨走、共同謀發(fā)展”的信心。
“此次‘科學之夜’不僅僅是一場科普盛宴。我們將科技探索、文化傳承與民族團結教育緊密結合,既點燃了公眾科學熱情、提升科學素質,又厚植民族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為推動科學普及與民族團結進步同頻共振注入了新活力。”寧夏科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qū)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