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2025面向東盟人工智能合作會議在廣西南寧舉辦。中國與東盟國家政產學研界超千名代表參會,聚焦人工智能協同創新與產業賦能核心議題,共商區域科技創新合作深化路徑,推動中國—東盟AI領域合作向“務實化、全鏈條、高質量”方向邁進。
本次會議首創“虛擬數字人+實體機器人+行業專家”三方協同主持范式,成為技術展示的核心亮點。其跨越虛擬與物理邊界的交互形式,直觀呈現“虛實融合、人機共生”的未來技術圖景,彰顯中國在AI交互領域的核心研發能力。
會議還邀請14位中外院士、行業領軍專家及機構負責人擔任主講嘉賓,覆蓋“產學研用”全鏈條,為區域AI發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撐。嘉賓圍繞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突破、核心技術(大模型、具身智能)創新、重點行業(醫療、制造)應用落地、跨境人才聯合培養、AI倫理規范與向善發展等主題發表主旨演講,展開跨學科、跨領域的前沿思想碰撞,形成多項區域合作共識。
會議集中發布多項突破性AI技術成果,凸顯“技術創新+場景落地”雙輪驅動特色。針對東盟多語環境需求,現場提供中文、英文及越南語、泰語、老撾語、緬甸語、柬埔寨語、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西亞語(共10種語言)的實時語音轉寫與同步翻譯服務;同時推出融合東盟語言語音識別、大模型機器翻譯、AR實時顯示技術的智能翻譯眼鏡,實現“視覺范圍內文本即時翻譯”的“可見即可譯”功能。該系統依托廣西產研院東盟語言智能研究所自主構建的中國—東盟百億級多語種語料庫,結合對東盟語言語法特性、文化語境的深度研究及5年以上算法迭代優化,翻譯準確率達92%以上,有效打破區域交流語言壁壘。
現場還發布并展示涵蓋底層硬件(機器人多維力傳感器、DexHand021量產版)、基礎平臺(“曲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人工智能數據沙盒合規服務機制)、行業應用(2025年第一批揭榜制項目行業大模型、法律大模型、教育領域大模型、智慧醫療診斷系統)及產業研究報告(《2025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在內的系列成果,全面呈現人工智能“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落地”的全鏈條生態布局。會上,廣西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東盟國家合作伙伴簽署多項高質量合作協議,聚焦具身智能、場景創新研究、AI醫療合作等重點領域,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資源跨區域整合,為技術共研、成果共享提供機制保障。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