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我國“十四五”規劃建設的跨省區輸電重點工程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藏粵直流工程)啟動建設,這是目前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投資規模最大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
藏粵直流工程輸電線路全長約2681公里,自西向東跨越西藏、云南、廣西、廣東四省區,在西藏昌都、林芝及廣東廣州、深圳建設四座換流站,額定輸電容量1000萬千瓦,工程總投資約532億元。藏粵直流工程是西藏清潔電力送出的首條多端特高壓柔性直流工程,將助力西藏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據介紹,這是我國首個跨過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和華南丘陵三級地理階梯的特高壓工程,全線近90%為山地、30%為高山大嶺,其中最高海拔高達5300米。如何在高海拔地區實現波動性、間歇性的大規模新能源并網送出,成為工程建設的關鍵難題。
“藏粵直流工程將創新采用我國自主研制、世界領先的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破解大規模清潔能源送出、超高海拔特高壓柔直技術應用、超復雜自然環境下建設運營等世界級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公司)首席科學家饒宏表示。
據了解,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能靈活調度不同時間、不同地區發出的綠電,減少電流的擾動和對電網的沖擊,保障供電不中斷。有了技術的保證,工程僅需9毫秒就能將西藏的綠電閃送到廣東。
面對4300米超高海拔直流輸電新技術研發與成套新裝備研制、2000萬千瓦級新能源并入弱電網與直流送出核心技術攻關等世界級挑戰,南方電網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聯手搶先布局破解重大技術難題,探索大規模新能源送出技術“無人區”。
高壓電力設備之間的空氣間隙在超高電壓下可能會被電流“擊穿”,影響電力設備安全。為了支撐藏粵直流工程建設,亟須開展3000米以上海拔的長空氣間隙放電真型試驗,摸清楚電場的“脾氣”,掌握換流站中高壓設備在高海拔特高壓直流運行電壓下的安全距離底線。
科研團隊克服高海拔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給試驗帶來的困難,累計開展并完成棒板、球板、均壓環對地等試驗項目23大類、114組試驗、沖擊放電3000余次,獲得了寶貴的高海拔放電硬核試驗數據。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特級專業技術專家任成林介紹,依托本工程與相關項目,公司組建了產學研團隊,先后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世界首套能量自平衡柔直換流閥,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千萬千瓦級超遠距離多端柔性直流交直流故障穿越等多個突破,推動大容量換流閥、換流變壓器等全套特高壓核心裝備首次進入4000多米超高海拔,進一步擴大我國在電力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
數字化賦能,也是藏粵直流工程運用新技術的重要亮點?!拔覀儗⒃谏偃藚^、無人區探索少維護、免維護,在建設運維全過程推廣機器代人,深入推進數字化設計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將工程打造為數字化轉型標志性工程。”任成林說。
目前,南方電網公司深圳供電局率先完成藏粵直流工程深圳段的核準前期工作,今年內將推進深圳段配套工程開工建設。工程2029年全面投運后,藏東南清潔能源基地每年可向粵港澳大灣區輸送超430億千瓦時電能,約為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一半,且100%為清潔能源。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