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第十三屆CCF大數據學術會議在天津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以“數據要素筑基、數智融合創新”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孫凝暉以及國內外大數據領域的專家學者、企事業代表等近700人齊聚天津,共同探尋數字經濟時代的技術變革范式。在大會上,2025CCF大數據與計算智能大賽正式啟動。
據介紹,本次大會共設兩場主論壇,聚焦于數據管理、機器智能、數智融合等一系列熱點領域,旨在通過高層次的對話,促進學術與產業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此外,大會還設置了20個專題論壇,涉及7個常設論壇、9個特色論壇以及4個優秀論文宣讀論壇,以“數據治理、數智融合”為特色,展現了數據要素的廣闊前景。
梅宏院士系統回顧了數據管理技術自關系數據庫、數據倉庫至大數據管理系統逾60年的發展歷程與技術演進。他指出,在萬物數字化、萬物互聯的新時代背景下,新型應用正對傳統數據管理模式構成挑戰,并催生出全新的技術需求。報告最后從以數據為中心的獨特視角,提出了對未來數據管理發展方向的前瞻性思考。
鄭慶華院士則分析了當前大模型作為人工智能主流路徑的現狀與局限,指出其在數據算力消耗、災難性遺忘、抽象推理能力及可解釋性等方面存在的固有缺陷。對此,他提出了一種借鑒人腦記憶機理的新型機器記憶智能模型,該模型具備抽象、聯想與混沌等功能,旨在探索一條通往小數據、低算力、強推理的機器智能新路徑。
孫凝暉院士從全局視角出發,系統梳理了數據在智能時代所呈現出的新特征,涵蓋數據簡史、資源要素、價值加工以及政策法規等多個層面。他指出,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數據不僅是基礎資源,更在國家治理、產業發展和社會運行中承擔著新的功能角色。針對這一趨勢,報告深入分析了新型數據空間組織架構設計的必要性,強調國家數據空間必須體現國家主權屬性,并提出了可信數據空間技術體系構建的思路。
本屆大會不僅展現了大數據領域的前沿成果,也為構建數據驅動的新范式提供了關鍵思路,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臺。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未來大數據將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引領智能經濟變革中發揮更加核心的作用。
(天津大學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