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數字報
小程序
公眾號
我國加快建設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
2025-08-20 16:57:30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李爭粉

? 本報記者 李爭粉

8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十四五”時期,我國數據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2024年,我國數據生產量達到41.06澤字節,比“十三五”末翻一番還多;全國數據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數據產業規模達5.86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117%。

劉烈宏表示,數據產業是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新興產業。作為首個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國家,我國體系化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數據要素價值加快釋放,數據產業鏈加速形成,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

培育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

“‘十四五’期間,我國在數據要素統一大市場建設上邁出關鍵步伐,核心突破體現在制度框架搭建、基礎設施完善和行業應用深化等層面。”知名經濟學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明確數據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和工作重點。“這種頂層設計打破過去數據管理碎片化的局面,如同為低空經濟劃定空域管理規則一樣,數據流通的空域被逐步打開。”朱克力表示,在地方層面,上海、浙江、貴州等省份率先開展數據交易試點,形成場內交易與場外協商并行模式,場內交易平臺通過標準化合約降低交易成本,場外協商則保留靈活定制的空間。

數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印發《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開啟新一輪以數據為中心的數字基礎設施布局。聚焦數據可信流通和高效算力供給,我國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水平顯著提升。數據流通設施通過建立統一目錄標識、統一身份登記、統一接口要求的技術框架,打造開放普惠的數據流通環境。“東數西算”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西部樞紐節點承接東部非實時算力需求,利用當地豐富的綠色電力資源顯著降低算力成本,算力集聚效應初步顯現。

“當前正在謀劃構建橫向聯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數據基礎設施體系,到2029年要基本建成國家數據基礎設施主體結構。”劉烈宏在今年5月舉行的2025數據安全發展大會上表示。

在行業應用層面,金融、交通、能源等領域的數據要素價值加速釋放。例如,在供應鏈金融中,核心企業的數據鏈正在向上下游延伸,中小企業憑借交易數據就能獲得融資,這種數據增信模式與首發經濟中品牌通過數據洞察消費者需求類似,都是通過數據挖掘創造新價值。

截至2025年7月,全國范圍內掛牌或正式運營的數據交易機構已超過50家,構建起“1個國家級+N個區域級+X個行業級”的立體化矩陣。交易規模從2015年的億元級迅猛增長至2024年的千億元級,預計2025年將突破3000億元。這不僅是數量的擴張,更是質量的飛躍:交易標的已從“原始數據包”升級為“數據元件”“數據能力”,甚至拓展至“數據場景解決方案”,交易鏈條也由簡單的“撮合買賣”演變為“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

激活數據生產力

江揚電纜生產效率提升25%、萬魔耳機新品研發周期縮短40%、瑞達國際集團車間作業效率提升80%……

在近日舉辦的“AI+管理,成就不凡——金蝶云·星空領先制造城市峰會”展示區里,金蝶云·星空助力企業數字化蝶變的數據墻,吸引眾多觀眾駐足驚嘆。

借助金蝶云·星空,深圳市步科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步科”)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成果豐碩。步科成功打造出全要素鏈接的智能工廠。通過實施 KK2.0方案,步科較同行縮短了86%制造生產周期,成品庫存降低40%,庫存周轉率提升30%。

海洋空間立體廣闊、作業環境惡劣、地質構造復雜,海洋數據采集和治理難度大、成本高、精度嚴。

“中國海油致力于全域信息感知,依托340多座海上生產設施、8600多公里海底管道及400余艘作業船舶,構建起海洋立體感知體系。”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俞進介紹說,依托海纜、衛星、微波、散射等技術打造數字基礎設施,在復雜海況下數據傳輸、邊緣計算支持、應急通信保障等技術方面,我國處于行業領先水平,打造了“空天地海”全域感知能力。

數據要素是推動能源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躍升的核心動能,是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的“助推器”。比如在煤炭領域,基于設備運行歷史數據與知識庫,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自主研發的煤炭工業設備綜合診斷運維大模型,覆蓋27類關鍵設備,實現故障預警準確率超90%、診斷準確率超85%。

市場建設處于起步階段

“培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業內專家表示,從市場發育周期看,我國數據市場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數據確權、定價、流通等市場化環節存在堵點,制約數據要素從“資源”向“資產”轉化。

例如,在數據確權方面,數據產權登記國家標準尚未確立,各地產權登記規則差異顯著,未建立起數據資源跨域交易互認機制。在數據定價上,買賣雙方對數據價值認知差異大,缺乏權威的定價基準。在數據流通上,由于技術標準、信息安全等問題,“數據孤島”現象依然存在。

“數據基礎設施尚未互聯互通,跨行業、跨區域數據流通受阻。”火石創造副總裁、首席產業數字化專家何偉告訴記者,算力資源分布不均,高性能計算集中在少數地區,跨域調度體系缺失,難以支撐大規模數據處理需求。

“市場機制尚未健全,場內交易活躍度低,數據交易標準和規則不統一,各地平臺按行政區域劃分導致搜尋、談判等交易成本過高。”何偉表示,數據質量與可信度不足,低質量數據占比高,2023年企業棄用數據達38.93%,供給與需求匹配度均值僅0.41%,多模態數據缺乏統一質量評估標準。

“‘十五五’期間,需在制度創新、技術突破、生態構建等3個維度持續發力。”朱克力舉例說,在制度創新方面,要加快出臺數據產權登記管理辦法,明確數據資源持有權、加工使用權、產品經營權的分離與行使規則,為數據要素確權提供可操作的路徑。同時,技術突破層面,要重點發展隱私計算、區塊鏈等關鍵技術,提升數據流通的安全性與可信度。

“在生態構建方面,要培育專業化數據服務商,形成數據采集、清洗、標注、評估、交易的完整產業鏈。”朱克力表示,同時還要加強國際數據治理合作,參與制定全球數據流通規則,提升我國在國際數據市場的話語權。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