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極植入難題破解。記者19日從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柔性侵入式腦機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剛柔可調的“神經觸手”探針,將植入損傷降低了74%。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
在腦機接口和神經科學快速發展的當下,柔性神經電極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與腦組織的良好機械匹配度,被視為實現長期穩定神經信號采集的理想技術路徑。相比傳統剛性電極,這種柔軟的探針能顯著減少植入過程對腦組織的物理損傷,有效抑制植入后的炎癥反應,并延長其在生物體內穩定工作的時間,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然而,由于材質過于柔軟,柔性神經電極在缺乏外部剛性支撐的情況下,難以穿透致密的腦組織并到達目標區域。這一棘手的植入難題,已成為阻礙柔性電極走向實際應用的核心瓶頸?!闭撐墓餐ㄓ嵶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裴為華說。
為了解決這個“植入難”問題,科研人員研發出名為“神經觸手”的新型探針。這種探針里面藏著一個微小的液壓系統,在植入階段,它會像氣球充氣般變得足夠剛硬、精準穿刺腦組織;植入到位后,它則恢復柔軟狀態,適應腦組織微環境?!斑@個巧妙的設計實現了兩個關鍵目標:一是植入時對大腦的傷害很小,二是能長期穩定地記錄高質量的神經信號?!闭撐墓餐谝蛔髡?、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王陽博士說。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梁璟研究員及其團隊用動物實驗對“神經觸手”探針進行了驗證。實驗證明,與傳統的微針導入植入方法相比,“神經觸手”探針將植入造成的損傷降低了74%以上,后續的慢性炎癥也減輕了約40%。此外,在長期的小鼠實驗中,這種新型探針記錄到的神經信號始終清晰穩定,捕捉到的有效神經元信號數量和質量都強于普通柔性電極。
裴為華表示,“神經觸手”探針技術能有效實現柔性神經電極的長期神經記錄,為腦區和神經環路功能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新型工具。該研究成果為柔性電極的實用化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也為下一代微創神經接口技術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