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洋
從迪拜未來博物館弧形玻璃幕墻上實時渲染城市能源數據的透明屏,到奔馳Vision EQXX概念車中消除駕駛盲區的透明A柱,再到三星Galaxy Z Flip5折疊屏手機上實現全息交互的高透外屏,近年來,透明屏不斷刷新人們對視覺交互的認知,而聯想近期在展會頻頻亮相的擁有無邊框的屏幕、透明的鍵盤區域以及有懸浮感底座設計的透明屏筆記本電腦,更讓人們看到消費電子領域的新可能。
LED依舊是主力
近日,在甬江實驗室成果展廳,一塊LED(發光二極管)全息透明屏引人注目——它既能呈現逼真立體動畫,又能實現透視效果。這款顯示產品的核心技術,源自寧波視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視曼科技”)自主研發的LED顯示驅動芯片。
視曼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LED全息屏技術,實質上是大屏的Mini LED(微型背光技術)、Micro LED(微型發光二極管)技術突破的前夜技術,是從LED直顯技術到Mini/Micro的技術路徑上的突破。從芯片角度講,芯片的功耗/尺寸越來越小,集成度越來越高,能耗比越來越低。
據悉,透明顯示屏按技術原理分為多種類型,其中,LED透明顯示屏依托稀疏排列的微型LED燈珠實現透明,適用于大尺寸、低成本場景,壽命長且耐候性強。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LED顯示行業整體市場規模預計突破2500億元,其中透明屏細分領域占比將達18%。
有機構預測,零售櫥窗領域正成為LED透明屏最具增長潛力的應用場景,預計到2026年,中國高端商業綜合體將部署超過8萬塊透明屏,單塊屏體均價從2023年的3.2萬元降至2.4萬元。與此同時,智慧城市建設為透明屏創造百億級元增量空間。
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分析表示,透明LED過去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主推力是零售櫥窗、地標幕墻對“不擋光廣告”的剛性需求,其次是夜游經濟把整棟樓變成媒體立面。微型化COB和倒裝芯片把像素間距壓到3mm以下,透明度提升到80%,成本卻降到每平方米2萬元,這是規模放大的臨界點。下一步,車載側窗、家電玻璃門、元宇宙光波導都會把需求再推高,真正爆點可能在2026年前后,當Micro LED透明屏成本跌破高端OLED(有機發光二級體)時,會出現換機潮。
技術不斷迭代
作為LED技術的“升級版”,OLED透明顯示屏采用有機材料涂層,透明率高、顯示細膩,適合中小尺寸高精度場景,還可實現柔性顯示;LCD(液晶顯示)透明顯示屏基于液晶技術,透明率較低,成本適中,多用于家電控制等;Mini LED是基于LCD技術的升級版,它使用更小的LED背光燈組,并通過分區精準控制背光;而Micro LED不僅能夠自發光,其像素點距離更近、排布更密,顯示更加清晰。不過,技術迭代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2010上半年,三星曾展出過一款半透明14英寸筆記本原型產品,這是世界上首款透明OLED屏幕原型產品。在2024年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三星的電視產品線推出透明Micro LED屏幕;LG電子發布一款透明的Signature OLED T電視,這是全球首款無線透明OLED電視。
根據QYResearch數據,2024年全球透明顯示器市場規模達4.12億美元,預計2031年將增長至7.01億美元,2025-2031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8.0%。技術迭代與場景拓展是驅動增長的核心動力。市場機構預測,2025-2030年中國LED透明屏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期,應用場景從商業廣告、展覽展示加速向建筑幕墻、智慧城市、新零售等領域滲透,預計2030年室內商用顯示占比將達35%。
另據市場分析機構TrendForce預測,2027年Mini LED顯示屏市場規模將有機會達到18.47億美元,Micro LED顯示屏市場規模將有機會達到4.06億美元。
隨著市場不斷發展,“透明顯示屏市場競爭格局也將逐漸多元化。”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分析表示,一方面,傳統顯示巨頭憑借其技術積累和品牌優勢,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定份額,不斷推出創新產品以鞏固地位;另一方面,新興企業通過差異化競爭,專注于特定領域或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在細分市場中嶄露頭角。
屏幕不再是終端而是入口
視曼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元宇宙/AR/VR時代,透明屏可以讓客戶體驗感、場景代入感更強。當前,越來越多大型建筑幕墻開始用到一些透明屏的“變種”,比如格柵屏,精膜屏這些軟性屏,它們可以“卷”起來,甚至折疊起來。
與此同時,盧克林表示,屏幕正在“建筑材料化”。這也意味著未來行業監管更棘手。“傳統統計把顯示歸入電子制造,可一旦幕墻、車窗同時承擔采光、隔熱、信息三重功能,產業鏈就橫跨玻璃、化工、車規、建筑四大門類,而現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根本找不到合適代碼。”
“一塊透明屏既是玻璃又是電氣件,住建、工信、交通、市場監管多頭共管,3C認證、消防、碰撞測試標準打架。歐盟已經在討論把‘透明交互表面’單列為建筑構件,國內預計2025年也會出臺跨部委聯合規范,企業得提前做合規沙盒測試,否則產品出不了廠。”盧克林說。
不過,“未來5年,技術、商業、政策3條主線將同時演進。”盧克林預測,技術上,Micro-LED+透明PI襯底會把透光率推到90%以上,亮度拉到5000尼特,徹底告別“暗室屏”標簽;商業上,屏廠將被迫轉型“場景運營商”,靠廣告分成和訂閱內容賺錢,硬件一次性買賣變成10年現金流;政策上,各國會把數據隱私、建筑安全、碳排放寫入同一部法規,透明屏必須通過區塊鏈溯源才能拿到補貼。“一句話:屏幕不再是終端,而是入口——誰掌握入口,誰就掌控下一座城。”盧克林說。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