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數字報
小程序
公眾號
WAIC 2025 :簽約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全網流量超23.6億
2025-07-29 11:55:59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張偉

截至7月28日14時,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線下參觀人數突破30.5萬人次,全網流量超23.6億,較上屆增長21.6%;800余家企業參展,展示前沿科技3000余項,其中100余款為“全球首發”“中國首秀”產品。

共簽約32個項目,總投資額450億元,達成意向采購金額162億元;舉辦20場產業對接會、8場場景發布會,發布57個優質場景需求,接待156個來自十多個國家的采購團組,完成百余次1對1閉門交流會。

 

7月28日,WAIC 2025圓滿閉幕。作為大會收官之日,第3天的成果亮點尤為奪目,不僅在算力基建、區域協同、全球治理等核心領域實現集中突破,更以簽約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全網流量超23.6億等硬核數據,為這場全球AI盛宴畫上了兼具技術深度與國際廣度的句號。

從智算平臺的迭代升級到跨區域合作的深化,從前沿產品的全球首發到治理規則的共識凝聚,當日成果既彰顯了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活力,更勾勒出“智能時代 同球共濟”的清晰圖景。

兼具技術深度與國際廣度

本屆大會規模與影響力實現新躍升。在嘉賓的陣容方面,大會匯聚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余位頂尖專家,包括12位圖靈獎、菲爾茲獎、諾貝爾獎獲得者,80多位中外院士,以及200多位行業領軍人物。特別是全球首位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圖靈獎,被業界公認為“深度學習之父”的Geoffrey Hinton教授在主論壇上發表演講,并提出“數學智能能否會取代生物智能”的思考。

在展覽規模方面,展覽面積首次突破了70000平方米,較上一屆提高了40%,吸引了800余家企業參展,其中創新型企業達到了50%。展示的前沿科技成果有3000余項。這當中包括100余項全球首發、中國首發的產品。產品總數、首發首秀都較上一屆實現了雙倍增長。這次展會創新設置了Future Tech中小企業展,集中展現了200余個具有創新前沿、成長潛力、創業價值的初創項目。

其中,Future Tech創新孵化展示區3天內舉辦60余場“項目對接+技術開放麥”活動,為新銳開發者提供技術展示與資源對接渠道。100家頂級投資機構、200位投資人參與現場一對一洽談,覆蓋AI全產業鏈,促成資本與項目精準對接。截至7月28日中午12點,初創企業與投資人達2000人次有效現場對接,加速早期項目融資進程。現場觸達意向客戶超1200人次,為AI初創企業拓展市場資源,推動技術商業化。達成意向交易額2.68億元,涉及智能硬件、行業解決方案等領域,體現了市場對創新技術的認可。

在參會熱度方面,大會的線下參觀人員預計達到了35萬人次,來自全球的觀眾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見證了這場AI盛宴。同時吸引中外記者1726名參會報道,全球媒體累計發布報道5200余篇。

截至7月28日14時,大會接待了來自中國、英國、西班牙、約旦等10多個國家的156個采購團組。大會期間,總共組織了60場項目路演,共招募了225個早期創業項目現場展示交流,初創企業與投資人達2000人次的有效現場對接,現場觸達的意向客戶有1200+人次,大會在促進國際合作與賦能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國可以定義世界”

在閉幕式上,首形科技創始人胡宇航與Pokee.ai創始人朱哲清等人作為親歷者,分享了他們在WAIC 2025上的新洞見與新探索。

“去年我還是一名博士生,今年已經是一名創業者,在今年大會上還獲得了青年優秀論文提名獎。”胡宇航說,“這次大會,我感受最大的變化是具身智能的快速演進。”

他表示,盡管很多核心技術還在探索當中,模型的不穩定、幻覺問題都存在,也有人認為人形機器人是一個偽需求,但技術突破和商業化的發展正在變得日益清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尤為需要一個開放、活躍、耐心的生態,而WAIC正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技術交流和產業對話的平臺。”

“大會的信息密度、技術密度、人流密度實在太高了!”從斯坦福博士到Meta團隊,朱哲清帶著強化學習基因創立Pokee.ai。他深有感觸地說,從一進場開始,幾乎每一個展臺都能看到各種新品,新的demo、新的模型、芯片、工具鏈,每走幾步就是一個首發的模型……“你會感覺到一個特別強烈的信號:中國的AI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推向世界,推向落地。”

他的分享引發了在場不少嘉賓的強烈共鳴。大家表示,WAIC 2025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AI正在從“中國要追上世界”變成“中國可以定義世界”。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