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數字報
小程序
公眾號
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發布  城市突圍需要差異化布局
2025-07-15 17:05:16
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 李爭粉

本報記者 李爭粉

近日由每日經濟新聞·每經智庫、城市進化論聯合火石創造發布《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25)》(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北京和深圳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分別為95.58、86.12,堪稱全國低空經濟“頭雁”。與此同時,除了萬億城市蘇州躋身前十外,珠海、紹興、蕪湖、惠州、安陽等13座地級市亦進入榜單前50,以差異化實現“突圍”。

這是繼2024年全國第一份城市低空經濟報告發布,對低空經濟產業鏈圖譜和評價體系進行迭代優化后,對全國近300座城市低空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的綜合評價。

“本次發布的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2.0,不僅是榜單范圍的擴展(從30強到50強),更是一個‘動態導航儀’。通過對主要城市低空經濟‘畫像’,報告有力地呈現了百舸爭流中‘空中疆域’的變化趨勢。”火石創造創始人、CEO楊紅飛分析稱,低空經濟的競爭本質是城市“鏈接資源—賦能場景—反哺技術”的閉環能力之爭。

頭雁領飛 小城突圍

《報告》顯示,北京、深圳、上海“領飛”地位進一步穩固,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得分分別為95.58、86.12、79.15,與其他城市拉開明顯差距,呈現出強者愈強的態勢。

其中,北京在企業聚集度、創新聚集度、資本活躍度上均排名第一,深圳則是環境友好度引領全國,上海整體表現較為均衡。

不過從產業規模看,深圳毫無疑問地領跑。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深圳低空經濟產業規模已突破千億元,無人機年飛行量超70萬架次,穩居全國首位。而根據相關規劃,北京、上海2027年的目標則是1000億元、500億元,均將創新和服務擺在突出位置。

在全國低空經濟版圖中,京深滬頭雁振翅,也在“起飛”的過程中鎖定目標,逐步形成一種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引領能力不斷增強。

在京深滬身后,廣州、成都、南京、蘇州、杭州、西安等萬億城市也正在加速追趕,“鏈接力”指數得分均在43分以上,處于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前十之列。這些城市共同構成全國低空經濟的頭部陣營,均具備較強的發展潛力。

根據《報告》,廣州創新聚集度雄踞全國第3位,擁有億航智能、小鵬匯天等創新型企業,成都、南京、西安、沈陽等老牌航空重鎮也憑借航空航天產業的積淀,具備低空經濟發展的先發優勢。

與此同時,紹興、安陽等地依托中小城市空域資源優勢,不斷延伸低空經濟產業鏈。比如紹興在浙江率先實施低空經濟發展規劃,并編制低空新基建、航路航線和應用場景等規劃;安陽則深度融合低空經濟與運動文旅產業,并以河南唯一聚焦通航及無人機產業關鍵技術的省實驗室為牽引,加快形成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生態。

“當前低空經濟正處于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的關鍵期,北京、深圳、上海等頭部城市憑借企業聚集、創新活躍、資本充裕等優勢,引領著低空經濟的發展潮流。”中國(成都)低空經濟研究院、灣區低空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表示。

跨區域協同成新趨勢

當核心城市強化引領,跨區域協同正在成為低空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從上海提出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到北京提出京津冀低空經濟協同發展,川渝攜手共建“成渝雙城低空經濟走廊”,“抱團出擊”的故事正在不斷上演。

不久前,長三角首條城際低空公交航線(平湖—海寧—越城—柯橋)投入運營(單程飛行18分鐘,單程最低398元/人),標志著長三角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進入“空地協同”新階段。

事實上,長三角“抱團”殺入低空,不僅在低空經濟研發制造環節實力強悍,更是憑借省際場景的建設率先探索低空經濟發展的閉環,上海、南京、蘇州向上突破,紹興、嘉興、蕪湖等城市也得以在更大的產業生態中去尋找自身的發力點。

“優化區域產業分工,構建成協同發展格局,將有利于形成良好產業生態,進一步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業內專家表示。

“專而精”生態協同

作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新興產業賽道,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250多個城市提出發展低空經濟。截至去年底,各地共出臺直接相關政策文件225部,低空經濟政策紅利不斷。

“但是許多城市的低空經濟政策與產業發展現狀存在脫節。”業內專家表示,比如“超前”問題,各地相關獎補政策中,不少聚焦獎勵航線開辟、適航認證企業等,但目前行業整體處于早期培育時期,大多數初創企業較難達到相關標準。

同時,也存在“滯后”現象。比如在備受關注的eVTOL領域,目前全球50%左右的eVTOL項目仍處于概念設計階段,約1/4的eVTOL項目處于飛行測試階段,距商業化落地仍有一定距離,亟需各類資金支持。

業內專家表示,我國低空經濟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十年是低空經濟產業的黃金發展期,也是各大城市搶占新興賽道的關鍵機遇期。過去一年多以來,各地支持舉措密集出臺,不斷探索低空“邊界”。不過,低空經濟要加速實現從“政策愿景”到增長現實的跨越,仍面臨空域改革、安全監管、低空基建等方面的短板與挑戰。

“城市搶占低空賽道,不一定都要去發力‘大而全’的整機制造,而更多要地立足各城市產業或資源稟賦,在更大范圍內去擁抱‘專而精’的生態協同。”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曹允春表示。

編輯:韓夢晨
相關閱讀:
高新視頻 更多
高新熱榜 全部本月
編輯推薦 更多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