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洋
目前,我國充電寶市場規模已達數百億元。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相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安全隱患突出等問題日益顯現。
2023年8月1日,我國對充電寶正式實施強制性3C認證管理,但從市場實際情況看,政策落地效果并不理想。2025年6月26日,民航局發布“3C禁令”,明確禁止旅客攜帶無3C標識及被召回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在此背景下,充電寶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監管壓力:一方面,無認證產品大量流通的現狀將受到整治;另一方面,企業需在合規經營與成本控制之間尋求平衡。行業未來將如何實施監管要求,實現規范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連鎖反應撕開行業亂象
自2025年6月開始,北京多所高校陸續發布安全提醒稱:接上級主管部門提醒,近期發現2萬毫安的某品牌充電器在充電時,相較其他品牌型號充電器,更容易發生爆炸現象。
6月16日,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馬仕”)宣布召回近50萬臺產品;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緊隨其后,召回超70萬臺。
召回潮尚未平息,監管部門再出重拳,6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國認證認可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羅馬仕及相關公司的快充移動電源3C認證被大批撤銷,證書狀態顯示“暫?!?。
6月26日,民航局發布的“3C禁令”直接給行業戴上“緊箍咒”:自6月28日起,無3C標識、標識不清或被召回的充電寶,禁止旅客攜帶乘坐境內航班。
“考慮到公共交通安全的共性需求,未來該禁令有可能拓展至其他交通領域?!敝嘘P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認為,此次民航局發布“3C禁令”無疑是基于對航空安全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深度考量。
從校園預警到航空禁令,從品牌召回再到認證撤銷,這一連串環環相扣的事件,不僅撕開了行業的遮羞布,更暴露出3C認證在落地執行中的重重困境。
價格與安全失衡的博弈
知名新經濟產業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2025年中國共享充電寶市場消費行為調查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消費者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其中“偶爾使用”占比最高,達到59.61%,而幾乎每天都使用的用戶接近三成。
值得關注的是,43.92%的消費者表示,共享充電寶最突出的問題是“安全性難以保障”。
據了解,“安全性難以保障”主要來自長期以來的“價格戰”。市面上,一塊2萬毫安的充電寶,安全合規的成本為八九十元,市面上售價只要二三十元。而在電商平臺上,售價幾元至十幾元的“白菜價”充電寶隨處可見。
支撐“價格戰”無限探底的是劣質的品控。業內人士透露,一條暗藏隱患的生產鏈條早已形成:品牌找代工廠,代工廠外包采購電芯,層層轉包之下,偷工減料成了公開的“秘密”。
行業的魚龍混雜,使得行業監管也變得困難重重。
當前,市面上或消費者手中仍存在相當數量未取得3C認證的充電寶,美團、怪獸充電、街電、小電等一些主流共享充電寶平臺提供的產品也存在無3C認證標識的情況。
在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盧克林看來,無3C認證充電寶大量存在的根源在于成本與利潤的博弈。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選擇繞過認證環節,低價搶占市場。
“3C認證對企業而言意味著更高的生產成本和更長的生產周期。企業需投入資源進行產品檢測、認證申請及可能的工藝改進,以確保產品符合標準,這無疑增加了成本負擔,并可能因認證流程的復雜性而延長產品上市時間。”袁帥說。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政策實施前生產的無3C標識產品仍存在庫存,商家通過低價清倉的方式繼續銷售。這種現象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尤為突出,“新舊設備混雜,早期未標注3C標識的產品仍在使用,形成監管漏洞。”
監管重壓驅動行業破局
民航局的“3C禁令”和大規模召回事件,讓行業經歷陣痛,但也為規范化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為確保合規,企業需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測與更換,部分老舊設備將提前退役。”袁帥說。
短期看,單臺設備的認證費用,疊加后續定期抽查產生的維護成本,大幅度增加了企業的資金支出與合規成本。但從長遠看,合規化運營有助于提升用戶信任度,吸引更多B端合作拓展盈利空間。
“大量無法達標的小作坊將被淘汰,頭部企業優勢會更加明顯,”王鵬分析說,為滿足認證要求,企業會加大研發投入,快充技術、無線充電等相關技術有望迎來發展。
“3C認證也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全鏈條的整合與升級?!蓖貔i表示,在上游電芯供應商中,低質廠商被淘汰,推動行業向提升能量密度、應用新型材料的方向發展;中游制造商,有望引入AI(人工智能)視覺檢測系統,建立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下游銷售渠道將加強審核,要求產品公示3C證書編號。
多位專家表示,缺乏全流程品控能力的品牌將在新一輪監管收緊中面臨更大淘汰。未來行業的安全底線將回歸于“自建產線+供應鏈透明”的標準路徑。
王鵬表示,消費者選購充電寶時,安全性成為首要考量因素,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經常面臨容量虛標、快充發熱嚴重、接口不兼容等問題。基于這些痛點,用戶對充電寶的未來功能提出新期待,如具備AI能源管理功能,可實時識別設備負載、自動調整充電策略;增加太陽能充電功能,滿足戶外場景需求;改進無線充電技術,通過磁吸定位解決對位難題。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